聯想小新 Pro 13 是近期非常熱門的一款機型,其優秀的性能,清楚的螢幕,輕巧的重量,讓許多網友紛紛直呼「真香」,不過只有在中國大陸的電商平台有這種高性價比的價格,剛好最近也想換新電腦了,之前舊電腦的性能已經無法支撐的我開發,而我人剛好也在中國,便趁著雙十一在天貓下單了一台嚐鮮,其實這台電腦我在 11/12 就收到了,只是當時作業和考試因素沒有時間撰寫開箱文,擱置到現在才憋出來,這篇也是本部落格的第一篇開箱文,以前沒有撰寫經驗,哪裡寫的不好還請指出。

前言

之前我的電腦是聯想的 ThinkPad T430s,高中時(2017)突然迷上了 ThinkPad 經典小黑外型,優雅簡約的外型,實在耐用的外殼,小紅點+手感鍵盤,可以說非常符合工程師的審美,看了網路上各種評價,加上 Intel 那幾年都在擠牙膏,隔代 CPU 性能基本沒太大提昇,最後決定購買 T430s 這個型號,當初買了 i5 + 8GB RAM 想說就夠用了,沒想到由於近年各界軟體工程師的努力,只要開幾個軟體,記憶體一下就被吃滿了,用 IDEA 開啟 Android 專案連 Gradle 都 Build 不出來,這還是在省資源的 Linux 下進行操作的;再來是攜帶不方便,雖然購買時已經挑選了重量較輕的機型,但加上變壓器就接近兩公斤,背久了肩膀很痛(也可能是我太瘦弱😂);續航也不行,買來時電池就有點膨脹,目前大概只能撐半小時,舊電腦的貧弱性能已經大大的影響我的開發效率,種種跡象告訴我應該換一台輕薄方便且性能足夠的筆電。

挑選標準

身為一位工程師,平常需求也就是開發寫程式,主要需求是能帶動常用 IDE、多核編譯,偶爾會身兼影音工作者,需要用 Adobe 系列軟體,除了開發之外也會娛樂,工程師平常娛樂就是看番、聽音樂啦,螢幕解析度最好高一點,還有在台灣會參加各種研討會,所以續航力是必須的,性能方面老實說要求不高,因為我不打遊戲。

血的經驗告訴我挑筆電的第一要點一定是「輕」,盡量接近 1kg 左右,超過 1.5kg 就不考慮,至於性能不好這是必然的,但我的看法時如果需要性能就去組桌機;再來是續航,大概要能撐個 6 小時才能讓我在展場帶來帶去寫共筆;螢幕要 FHD 以上才看的舒服;CPU 則是 AMD Yes!,Intel 牙膏擠這麼多年,CPU 還是萬年四核,這次我非 AMD 不買,最好能上 4800U,有 8c16t 的強大多核性能;硬碟、RAM 這方面就不用多篩選了,近年來幾乎 SSD 都採用 NVME 協議,RAM 用 DDR4 標準,速度都很快,只需要注意不要買太小,硬碟至少 512GB,記憶體至少 16GB,預算在人民幣 6000 元以下。

怕上面太多字大家懶得看,直接用列舉方式來表示上述需求比較清楚:

  • CPU: 非 AMD Ryzen 不買,最好上 4800U
  • 螢幕:解析度 FHD 以上,14 吋尤佳
  • 重量:含變壓器 1.5Kg 以下
  • 續航時間:6 小時以上
  • 硬碟:512 GB up NVME SSD
  • 記憶體:16GB DDR4
  • 預算:6000 RMB

選擇機型

當時時間臨近雙十一,看了網路上不少推薦文章,也在 PC_Shopping 板問了鄉民,最後挑出了幾款:

聯想 Yoga 14s 2021

螢幕 14 吋,解析度 2.8k,螢幕刷新頻率竟然上到 90hz,記憶體頻率好像比小新高一點,搭載 Intel 11 代 CPU,雖然也有 AMD 版,但不是減電壓可能會影響續航,配置升級了,價格也貴了一大截,具體價格忘記了,印象好像快接近 6000。

聯想小新 Pro 13

之前看到 Huan 買了這台才知道這台神機,雙導熱管雙風扇、13 吋螢幕、2.5k QHD 螢幕,最高搭載 AMD 4800U 和 16G RAM,同價位下還真的沒有其他能打的機器,只能說是性價比之王,而且雙十一當天價格降至首發價 4999 元,要知道自從首發結束後就沒有這麼便宜的價格了。

聯想小新 Pro 14

這款是小新 Pro 13 的升級版,USB 4/Thunderbolt 4 接口,螢幕尺寸也變大為 14 吋,但只有 Intel 版,價格好像 5000 多,AMD 版大概要 2021 Q3 才上市,我沒有辦法等這麼久。

機械革命 Code01

這台嚴格不算在我當初的口袋機型,下單後才有鄉民推薦給我的,價格也是 4999,螢幕 15.6 吋,稍微有點大了,但重量卻和小新 Pro 13 差不多,螢幕 sRGB 100%,規格和小新 Pro 13 差不多,也有 AMD CPU,不過用的是標壓 4800H,但我覺得螢幕太大,攜帶不便。

綜合價格與性能,最後仍選擇小新 Pro 13,雖然 Yoga 14s 配置更好,更吸引我,但是多出了那麼一點功能就要加近 1000 元我實在無法接受;小新 Pro 14 雖然螢幕、接口都升級了,尤其是 Thunderbolt 4 的速度很吸引我,但是我仔細想想我其實也不會用到這麼高速的接口,還是選了小新 Pro 13,而 Code01 這款雖然配置相同,螢幕大了兩吋多,平常的價格卻比小新便宜,讓人不禁懷疑作工是不是比較差,要我重新選我也不敢選。

最近的高性價比電腦都是聯想居多,台灣品牌砍配置外愛偷料價格還高,真的該好好檢討一下,以前家裡也買過雙 A,但經常故障,還要跑去送修,讓我對國產品牌不太有信心,希望哪天國產品牌也能推出性價比高的筆電。

開箱

我 11/11 凌晨在天貓下單,隔天電腦就送到學校了,不禁讚賞中國的物流速度。

白色的外盒上面寫著小新,還貼著預裝正版 Office,如果在聯想台灣官網購買,Office 個人版還要另外加 6200 台幣,有夠盤 = =。

小新 Pro 13 外盒包裝

盒子內含有筆電、65W Type-C 充電器、還有兩本指南。

盒中內含物

打開電腦,鍵盤上放了一張保護紙,上面寫了一些注意事項,需要注意的就是第一次開機需要連接電源、通過 Fn+Q 鍵切換性能模式、Fn+Space 可以開啟鍵盤背光,還有解析度過高的螢幕需要設定字體縮放。

鍵盤保護紙上的指示

電源鍵在右側,右側有一個 USB Type-A 和 3.5mm 耳機孔。

筆電右側接口

充電孔在左側,這台電腦是支援 PD 充電的,充電時旁邊的指示燈會亮,兩個 Type-C 接口都是全功能的,可以接 Hub 擴展接口。

筆電左側接口

按照官方指示,插電,開機,螢幕輕鬆點亮,這塊螢幕幾乎是全面螢幕,屬於細邊框螢幕;開機後需要登入 Microsoft 帳戶,竟然還不能按跳過,必須綁定帳戶才能進入系統。

初次開機

進入系統後可以看見小新的特色桌布,畫的蠻好看的;桌面只有三個圖示:我的電腦、資源回收筒和 Edge 瀏覽器,印象中中國的系統經常會裝一堆有的沒的軟體,這台預裝的系統還算是乾淨,預裝的系統是簡體中文界面,之後會再寫一篇文章講如何重灌成正體中文版系統。

原廠系統的桌面

使用感受

性能測試什麼的我就不測了,這方面我也不是專家,具體評測可以去看 Huan 的影片,我和他購買的規格相同,我只寫出一位普通用戶視角的直接體驗。

優點

第一次拿在手裡感覺還好,但放到背包時感覺就不一樣了,可能是我舊電腦背久了,把充電器和電腦放到背包背竟然覺得沒什麼重量,身體變得好輕盈,走路都肩膀都不太會痛了(其實背久了還是會重),十分便攜,就像筆記本一樣可以隨身攜帶,續航也很夠,省電模式下文書工作可以撐 8 小時,雖然續航還是沒有 MBP 來的長,至少隨時隨地工作是沒問題的,應對一些緊急情況如「實驗報告截止日期將至」時非常有用,之前還會在公車上拿出電腦寫報告(溫馨提示:請勿在搖晃情況下觀看電子產品),在圖書館沒找到有插座的位置下也能坐下來用好幾個小時,總之續航長+重量輕真的很方便。

再來是螢幕的部份,小新的螢幕號稱 99% sRGB 色域 2.5k QHD,用來做影像調色工作也不是問題,點亮那一刻我被驚豔到了,螢幕好清楚,色彩好鮮艷,亮度最高可達 300 nits,和我前一台 TN 1080p 螢幕比起來好太多了,本來以為 13 吋螢幕寫程式會空間不夠,但因為是 HiDPI,所以空間比我上一台還要大,螢幕雖然小,但能顯示更多內容,

鍵盤手感還不錯,斷落感強,好像聯想的電腦都這樣,需要用點力才按的下去,之前 ThinkPad 鍵盤打久了切換過來鍵程有些不習慣,打一陣就漸漸習慣了,用來上 PTT 也挺順手的,用 Fn+方向鍵 就能實現換頁,雖然沒有小紅點,但小新內建的觸控板我覺得算順手,手勢類似 Mac,用 Mac 的同學說幾乎一樣,支援多點觸控,用手勢來換頁、切視窗很方便。

這台硬解 4K 也不是問題,AMD Radeon 內顯支援 VP9 硬解,在硬解時會佔用內顯,不會使 CPU 佔用率飆高,但 8K 就會出現掉幀情形。

缺點

這台筆電最致命的缺點就是接口太少,只有兩個 Type-C 和一個 Type-A,不過 Type-C 孔是全功能,可以外接 Hub 拓展出多個接口,一個 Type-A 實在不夠用,加上有時候需要用投影機放 PPT,就趁雙十二下單了綠聯的八合一 Type-C Hub,和同學一起購買的,平均一個 178 元,有 SD 卡、1000M RJ45、三個 Type-A、HDMI、Type-C 接口,我覺得這東西還是必要的。

原裝充電器體積大,也比較重,不好攜帶,不過我朋友在雙十一買的 Yoga 14s 原裝充電器就蠻輕巧的?主要的剛需是原廠充電器是三頭的,在台灣插不進去,必須買個兼容台灣插座的充電器,我也趁雙十一買了一個 Momax 的 65W PD 充電器,採用 GaN 材料,可以在小體積下高效率轉換能源,這樣就實現了 Everything Portable,而且以後應該不少設備都支援 PD 協議充電,就可以一個充電頭多用。

還有一個小缺點不得不提,就是電源鍵設計的位置太容易誤觸了,之前插拔耳機線就很容易將電源鍵的位置作為施力點按到,現在拔耳機線都會特別小心。

總結

雖然有一些缺點,但是瑕不掩瑜,整體而言這台算是很優秀的電腦,自從換了這台筆電,開 IDE 的速度變快了,編譯也更快了,加上重量輕能隨身攜帶,讓工作效率大幅提昇。